邹城:突出“四个转变” 推动法治文化浸润人心

大众日报记者 高峰

2023-01-09 20:43:52 发布来源: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客户端

近年来,邹城市始终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邹城建设的前瞻性、基础性工作,坚持以文化涵养法治,以法治沁润人心,突出“四个转变”,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

打造法治文化“集群”,变“文化点”为“文化带”

邹城市聚力打造形式多样、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。依托穿城而过的唐王河,先后建成唐王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、法治政府建设主题公园、民法典主题公园及禁毒、反邪教、自然资源、残疾预防、素质固安、健康教育、廉政文化、双拥文化等法治主题公园(广场)10余个,连接成片,形成长约5公里的法治文化体验线路“唐王河法治文化景观带”。将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创建活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,全市609个村(社区)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知晓率100%,命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5个,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11个,济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409个,69.6%的村(社区)挂上了“示范牌”。

创新普法宣传形式,变“课堂式”为“情景式”

邹城市通过日常走访、基层干部反映、与社情民意中心座谈等形式,摸清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,精确定位、精准普法、精细服务。深化“菜单式”普法,确定了5类普法对象、36名法治讲师、45篇法治课题,普法形式由“向群众配餐”变为“让群众点单”,由“让我学”变为“我要学”,有效提升了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突出“情景式”普法,变单向式宣讲为互动式、场景式传播。自主创作普法微动漫、微视频,整理制作“以案释法”警示教育片、开展模拟法庭、“我问你答”法律知识抢答、法治文化阵地打卡、百场普法文艺演出惠民生、千场普法微电影进基层等活动,用体验感强、互动性好的方式,增强普法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。

融合优秀传统文化,变“有形式”为“有内涵”

邹城是孟子故里,历史源远流长、文化底蕴厚重。孟子民本思想、仁政学说、德治思想,至今为当代所借鉴。邹城深挖孟子文化精髓,积极实施“儒韵普法”工程,增添了普法宣传教育的“书香味”。全市建成孟子学堂170处,常态化开展孟子公开课、国学讲座、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;年均举办“孟子乡音”文化惠民演出千余场;举办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,引导全社会形成“明礼知耻,崇德向善”的浓厚氛围。

在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,邹城兼顾法治内涵和道德精神并重,将孟子文化、古代优秀法治思想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法律知识有机融合,全力彰显“法、德、和”相济相融的理念。全市建成法德文化广场(公园、长廊)36余处,法德文化街226处,法德书屋609个,命名省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4处。

建设普法宣传矩阵,变“单一式”为“多样式”

邹城突出“协作化”普法,成立13000余人的“安润邹鲁”普法志愿服务队,发挥609名乡村法治带头人、1833名乡村法律明白人作用,逢重要时间节点,开展形式多样的“服务大局普法行”活动,实现“司法行政搭台、部门单位唱戏”的宣传格局;村村响起“普法大喇叭”,让村民听得懂、听得进、听得好;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制作《电视说法》《“典”亮邹鲁》《法在身边》专题专栏,以法律解读、以案说法、解答咨询等形式进行电视、电台普法。同时,发挥新媒体普法优势。将各类法律常识、典型案例、法律咨询等依托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微视频等平台推送至群众手机上,开启“指尖”普法新模式。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推出“邹城普法”专栏、邹城政务网开设“普法与依法治理”专版、“邹鲁融媒”APP增设“邹城普法”政务号,各部门单位公众号不定期推送普法专刊,各镇街“法律顾问工作群”“法律明白人工作群”及时交流法治咨询,云端普法“百花齐放”。
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高峰 通讯员 张成 唐燕霞 报道)

责任编辑: 刘辉    

评论:
提交评论

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  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:37120180020

Dazhong News Group(Da Zhong Daily)    大众报业集团(大众日报社)    版权所有    联系电话:0531-85193690